PCB厂之5G网络与4G网络相比基站建设规划有哪些不同
5G网络规划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5G网络与4G网络相比,在数据传输速率、端到端时延、接入用户容量等能力方面有极大的提升。PCB厂了解到,基于5G网络系统,诸如智能驾驶、AR远程医疗、VR互联游戏、物联网等不同等级的业务可以在同一gNodeB下完成通信;可以支持用户设备端与互联网边缘的有效连接,以提高整个网络的使用效率;有效利用移动通信中高频段频谱资源。这些特点4G网络尚不具备,也决定了5G网络规划设计与4G网络不同。
5G网络特点分析
5G网络通过切片满足不同业务场景,这与4G简单地将无线资源划分业务等级不同,5G切片是业务承载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或虚拟资源的整合,包括带宽资源、传输资源、核心资源,构成逻辑上的“专网”。如5G可将较小时隙长度的无线资源分配给对时延敏感的业务,切片的优势就在于可根据业务选择每个切片所需的特性,例如低时延、高吞吐量、连接密度、频谱效率、流量容量和网络效率等。
为实现切片,5G核心与承载基于NFV/SDN,传统核心侧功能更靠近网络边缘。电路板厂发现,新结构下,边缘计算能力及综合业务区范围大小都成为考虑重点。
5G业务是面向场景的。建网初期多用于流量热点区域的大带宽接入(相当于4G场景的主要应用,速率远高于4G),逐渐满足多样化的行业需求,如智能制造对大连接的要求,无线医疗、云VR/AR对稳定速率的要求,车联网对低时延、广覆盖、高移动性的要求。不同业务对网络的要求是多样的,某些业务可能需要两种、甚至三种以上基本网络能力。
5G规划站点选择
5G使用的频谱与现有移动通信系统相比,存在频率高、波长短、空间损耗大、绕射能力弱、多径效果不明显等特点。频谱特性使得5G基站覆盖范围进一步缩小,同时高频段的穿透损耗相对较大,室外基站对室内业务的吸收会减弱,由宏基站、小微基站、室内分布系统组成的超密集异构网络更加普遍。无线环境对5G信号的影响更明显,因此站址选择及天线挂高、方位角、功率设置等工程参数仍是规划的重点。
室外宏基站
5G无线网络的规划建设要与城市规划紧密相连,需要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建设的支持,需要对城市人口疏密度、布局等进行准确判断和科学预测,结合链路预算对不同场景单站覆盖的判定进行站点规划,此外还需进行仿真效果验证分析。
根据5G网络覆盖需求特点,将采用高中低不同频率部署方案满足不同场景需求,仿真预测主要考虑采用中低频进行广度和深度覆盖,对信号强度和上下行速率进行预测分析,同时考虑采用高频对热点区域的上下行速率预测分析,目前传播模型可选用3GPP 38.901 NLOS模型。
室外小微基站
超密度异构网络(ultra-dense Hetnets)主要是在宏基站覆盖盲点中布放大量微基站接入点,来满足覆盖要求。HDI厂发现,对于宏基站盲点,应充分利用灯杆、电线杆、监控杆、水泥杆等社会资源,采用小微基站对这些弱覆盖区域进行点覆盖部署,目的可能仅为解决一层楼或一处街角的覆盖。
室内分布系统
5G具有高频段的特性,空间损耗和穿透损耗明显增加,4G时代通过室外宏基站覆盖室内方式的应用将面临限制,因此5G时代室内网络覆盖的需求将进一步凸显。传统的室分技术在5G网络的应用面临的挑战更大,如何处理好新型室分技术的应用及实施策略,将是规划的重点所在。
5G网络规划的重点难点分析
5G设备频率高,gNodeB网络覆盖低于eNodeB,超密集无线异构网络建设方案将成为5G基站主流组网方案,结构继续沿用4G基站模式,以CU/DU+AAU、CU/DU池等方式为主。大规模阵列天线端口多,因此有源天线应运而生。目前国内主要设备厂家爱立信、中兴、华为均采用天线与射频处理单元一体化的方式,将设备安装在铁塔支撑杆上,机房安装空间要求降低,室外安装要求提高。
站址布局规划
5G时代,4G、5G网络共存的局面将持续很长时间。与当前4G网络相比,5G网络对天线安装要求高、基站能耗大,塔杆建设难度增加,同时基站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弱化,站点需求量增加。不同场景下的宏微协同使得站址选择更加困难。5G站址可优先部署在重点商区、有需求的工业区;5G宏基站站距可视无线情况控制在200~300米;优选分布式基站(CU/DU+AAU),降低机房对网络部署的限制;视纤芯资源情况考虑CU/DU集中放置。
基站及配套规划
充分利用已有站址资源,重点梳理旧站的室外安装空间和基站市电,在已有物理站址基础上统筹考虑5G新站址布局。5G基站建设规模远超过以往网络,考虑到整体社会资源利用情况,各运营商基础配套设施应进一步共建共享,同时探索非传统通信设施的综合利用,如市政路灯杆、警务监控杆、交通指挥杆等非通信系统的塔杆利用。
5G设备功耗大,按照主流设备厂商的平均数据,一个3小区宏基站的功耗可达到4.5kW,如果4家5G运营商共站址单站仅设备功耗便接近20kW,加上电池充电及空调等其他交流功耗,现有物理站址很少能具备如此高的市电引入要求。
室内分布系统改造
对于存量无源室分系统,其器件支持频段范围为800~2700MHz,不能涵盖全部5G频段,改造现有系统需要更换耦合器、天线等器件,改造成本和难度较高,物业协调困难,整改周期长,另外以原有室分天线的点位设计,高频段5G系统的覆盖效果将受到影响。因此需研发支持新频段、满足数百兆赫兹宽频能力的室分器件和天馈线产品。同时,现有室分实现高阶MIMO难度大,无源室分系统在实现高阶MIMO技术时,需要布设相应阶数的多路馈线,设计、施工复杂程度和实施成本均会大幅增加。
对于存量光分系统,由于光纤和电源线集中布放、均可利旧,主要需对接入单元AU和远端设备RU进行替换。Massive MIMO通道数大幅提升,需要通过射频模块与天线的融合设计来实现,而光纤分布系统要求射频模块和天线分离,因此光分系统将无法支持Massive MIMO技术。
增加新型有源室分系统是5G室分的可行方案。5G有源室分可连接更多的天线,覆盖范围更大;可有效支持MIMO技术,提升速率;多设备节点组网,扩容升级方便;基本不使用无源器件,降低了物业协调和施工难度;可实现从信源接入至末端的全面监控。
CU/DU集中局站规划
5G基站BBU基带部分拆分成CU和DU两个逻辑网元,PDCP层及以上的无线协议功能为CU,RLC层及以下的无线协议功能为DU,CU/DU分离的目的是可将多个CU集合形成C-RAN。CU/DU分离产生中传,消耗纤芯资源,因此建网初期视纤芯资源情况CU/DU可以合设,随网络演进具备分离能力。
CU可集中放置在汇聚机房或综合接入机房,机房电源配套、电池备电时间、综合柜安装空间需提前规划。按每综合业务区2~4平方千米,大约产生20~40个CU简单推算,需3个标准综合柜。同时考虑到20~40个CU回传承载需求,机房内需部署100G波分设备。
传输配套规划
按NGMN(Next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下一代移动通信网)带宽规划原则,单站峰值速率=单小区峰值速率+单小区均值速率×(N-1),单站均值速率=单小区均值速率×N,按典型3小区蜂窝计算,单站下行峰值速率为4.65Gbit/s,单站下行均值速率为2.03Gbit/s。
按每DRAN接入环12站,其中1站达到峰值,11站均值计算,接入环带宽约为4.56+11×2.03≈27Gbit/s。结合4G发展经验,发展期实际流量低于规划流量。5G初期,10GE环组网可满足流量需求,但需要具备可扩展50GE能力,按需向50GE演进。
5G初期IPRAN网络汇聚及核心层上行链路将采用N×10GE,对中继光缆的纤芯需求将比4G时代增加N倍,对光缆纤芯需求量巨大。在光缆纤芯充足时优先采用裸纤方式进行承载,在纤芯不足或长距离传输时可采用WDM/OTN网络为IPRAN设备提供波长级连接。
为应对新业务的发展,长远考虑应引入综合业务接入区的概念。一个综合业务接入区由一个综合接入机房、若干光交箱、连接光缆构成,每个光交箱内都有直通综合接入机房的端口(经过其他光交箱不成端)和可用于跳接的端口(经过其他光交箱成端)。综合接入机房之间由主干光缆连接。主干接入光缆组网要遵循“主干稳定、配纤灵活”的原则,以大芯数光缆为主,满足中远期的各类业务需要。
结论
在经历了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洗礼后,人类迎来了移动互联网5G技术变革。5G网络将给教育、医疗、工业和农业等行业带来发展机会,人们的生活和社会面貌将发生极大改变。为了满足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目标,5G技术和网络结构较当前网络有很大调整,在进行网络规划时要充分考虑5G网络特点与实施中的难点,注重5G网络技术与核心网技术、承载网技术的融合,合理应用动态网络切片,实现5G无线网络的有效规划。
ps: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最新产品
触摸屏HDI
服务智能机器人线路板
-
-
型号:M04C16614
层数:4层
板材:GW1500
板厚:1.6+/-0.16mm
尺寸:124mm*114mm
最小孔径:0.2mm
最小线宽:0.094mm
最小线距:0.107mm
过孔距PAD≤0.1mm
表面处理:沉金
服务智能机器人线路板
-
-
型号:M04C23782
层数:4层
板材:GW1500
板厚:1.6+/-0.16mm
尺寸:124mm*118mm
最小孔径:0.25mm
最小线宽:0.112mm
最小线距:0.102mm
表面处理:沉金
最小BGA:0.6mm
过孔距PAD:0.1mm
家庭智能机器人线路板
-
-
型号:M04C33188
层数:4层
板厚:1.2+/-0.12mm
尺寸:121.96mm*132.05mm
最小孔径:0.25mm
最小线宽:0.116mm
最小线距:0.168mm
表面处理:沉金
最小绿油桥:0.08mm
过孔距PAD≤0.1mm
智能Wifi线路板
-
-
型号:TM04C02677
层数:4层
板材:EM825
板厚:1.0mm
尺寸:92mm*76mm/8
最小孔径:0.20mm
最小线宽:0.1mm
最小线距:0.127mm
表面处理:沉金2u"-10u"
油墨颜色:哑光黑油
特殊难点:阻抗+半孔,阻焊单面开窗设计
家庭智能机器人线路板
智能家居温控器线路板
-
-
型号:M02C22186
层数:2层
板厚:1.6mm
尺寸:293.37mm*203.2mm
所用板材:FR4+PI+NFPP
最小孔径:0.4mm
最小线宽:0.305mm
最小线距:0.406mm
表面处理:沉金
结构方式:上下非对称结构
智能手环线路板
同类文章排行
- IC载板发展历程,类载板有望取代HDI引领新一轮变革
- PCB之华为P30系列供应商名单全曝光!
- 电池电路板厂之从1G到5G手机进化史,鬼知道手机经历了什么?
- 电池电路板厂之手机电池的那些“误会”
- 导入采用IC基板的类基板手机HDI技术
- 【电路精选】线路板厂为你解析汽车防盗系统中的模块电路设计
- 电路板厂为您解析PCB拼板设计
- 2014中国线路板厂排名,你知道几家?
- 新能源汽车特有核心单元,带动电池线路板厂新增长
- 2015年CPCA中国PCB行业排行榜正式出炉!深联电路内资排名第10!综合排名第28!
最新资讯文章
- 手机摄像头线路板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
- 线路板厂:智能制造的未来之路
- PCB厂分享:我国新型PCB产业分析
- 探秘电路板厂:电子世界的基石缔造者
- 电池电路板厂:新能源时代的精密枢纽
- 智能音响线路板应用前景大盘点
- 线路板厂:电子产业背后的关键力量
- HDI 厂:电子微观世界的精密筑造者
- PCB厂为你讲解中国大陆印制电路板市场概况
- 如何考察一家线路板厂的技术能力?
共-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