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命科学领域顶级期刊《Cell》(《细胞》)刊登了两篇关于益生菌的重磅论文,研究结果均指出了益生菌在人体的应用效果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两篇论文都出自同一个团队,来自以色列韦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免疫学家Eran Elinav和其同事。
随后,9月6日,世界著名科学技术新闻杂志《New Scientist》(《新科学家》)跟进了一则新闻:“益生菌大多无用,实际上可能会伤害你(原文:Probiotics are mostly useless and can actually hurt you)。”接着就是我们这几天看到的刷屏了的“益生菌无益”论。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对人体有益。
如果益生菌真的无益,那可能我们平时喝的酸奶都白喝了。这对于酸奶爱好者和广大养生人群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毕竟,PCB厂小编在舔酸奶盖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吃进去的是满满的健康和幸福啊!
但关于益生菌对人体的功效,长期以来都是得到认可的。
200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益生菌做了如下定义:通过摄取适当的量,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活菌。
我国《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202号):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是指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对人体起有益作用的微生态产品。极有可能是对研究结果过度解读
那么,关于益生菌到底是否有益,对人体有益程度有多大,专家们怎么看?
浙大医学院邵逸夫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副主任曹倩对此表示:“虽然临床上和非处方药中,都在使用益生菌,老百姓也会觉得益生菌是个好东西,但就目前来看,益生菌的作用可能被过度夸大了,我们到现在都不能说益生菌到底有多少好处。
即使是做实验,也不能简单把实验对象分为吃益生菌和不吃益生菌两组进行对照,主要原因在于,除了吃与不吃这一变量,我们无法控制实验对象自身肠道内的原有细菌数量。
“对于不同病人来说,可能有些人使用益生菌就有效,有些人则无效。” 曹主任说,任何治疗,都要对症、对因。而且在治疗肠病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多种治疗方式和多种用药,这就很难说真正发挥关键性作用的一定是益生菌了。
潘主任也认为,“具体到每一个个体,每个人肠道内的细菌数量都不一样”,人们现在还不能确切知道肠道内的细菌总数,也无法确定肠道内到底要有多少数量的细菌才是正常的, “这不像我们能通过仪器检测人体内的白细胞数量来判断一个人有没有炎症。”
不过,“以往的研究证明,益生菌确实在治疗肠道炎症性疾病、非特异性肠炎、肝性脑病和一些诸如消化不良、腹痛等肠道功能性疾病上有效,能减轻疾病症状。”
正如潘主任所说,肠道的小小世界里,对人类来说,复杂得像一个谜,至今仍有很多东西没有定论
酸奶真的白喝了?
曹主任的建议是,“益生菌不是万能药”,可能正常人不一定需要补充。在人类没有完全了解益生菌和肠道问题时,我们要正确看待益生菌,谨慎使用益生菌。
因此,只能说,《Cell》的这两篇论文,是人类研究肠道益生菌问题上的一个新发现。它提醒人们,益生菌的功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夸大了,益生菌服用的种类、数量和不同人的个体情况,影响了益生菌发挥作用的方向和限度
当然,酸奶是可以继续喝的,虽然酸奶中益生菌的数量不足以在人体肠道内发挥作用,且有些酸奶在加工过程中活性益生菌会被“杀死”,但酸奶中还含有其他营养物质。最重要的一点,对很多酸奶爱好者来说,喝酸奶不需要其他理由,“好喝”就行。